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八旬伉俪签下生命之约,襄阳大爱谱写文明新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40:00    

3月28日清晨,春日的阳光透过纱窗洒在樊城区铁路社区一处老式单元房里。83岁的杨青娥戴着老花镜,与84岁的丈夫何所柱并坐桌前,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郑重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这对将半世纪芳华献给襄阳建设的老夫妻,以特殊方式延续着奉献精神。

"当年从武汉来襄阳支援建设,我们就是建设者;如今要离开了,还能当生命的摆渡人。"杨青娥摩挲着志愿登记证书,讲述着哥哥在武汉完成遗体捐献的往事。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行动不便的何所柱也顺利签署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并完成了线上确认书。老两口的决定,让这个普通周四的上午,定格成全国第7054831位和7054841位捐献志愿者的历史性时刻。

据襄阳市红十字会方面介绍,该市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目前已形成"三维服务体系":依托区县红会建立网格化宣传网络,在社区、医院设置固定宣传点;在全市71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咨询服务站,组建数百人的专业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创新实施"双上门"机制,既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登记服务,也为捐献者家属提供上门关怀。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归去来兮辞》命名的"归去来兮"人文关怀项目。该项目不仅为捐献者家庭提供心理疏导、人道关怀等12项服务,更创新实施"佩玉计划"——由受捐者向捐献者群体赠送玉佩,玉有五德,恰如捐献者仁、义、智、勇、洁的品格,映照捐献者“君子佩玉,熠熠其德”的品质。“归去来兮"人文关怀项目将传统文化与捐献精神相结合,得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立项支持,是湖北省内唯一立项的地市州。

数据显示,目前,襄阳线上线下登记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达2.75万人,累计完成遗体和人体器官(角膜)捐献356例,挽救或改善了800多人的生命和健康,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数字背后,跃动着一个个温暖的名字:湖北文理学院生物学副教授李祥孝主动捐献遗体,成为“大体老师”,以另一种形式重新“走向讲台”,完成医学"最后一课"。"襄阳好人"郭帮军替子延续生命火种,儿子的双肾、肝脏及一对眼角膜,使3名患者迎来重生、两名患者重见光明。老干部杨家国用角膜点亮他人光明......

从“支援建设”到“生命馈赠”,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奉献精神!春日的汉江之滨,这场关于生命接力的文明答卷,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记者:雷肖雪|通讯员:宋越 徐媛媛

编辑:高原|审核:彭蕾 田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