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9月8日,中国科技城绵阳再添产业发展新动能——《绵阳市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地图》在绵阳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正式发布。来自全市20余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质量领军企业的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发布会现场
作为聚焦机器人产业痛点编制、紧扣绵阳“587”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服务工具,该地图通过系统性梳理机器人产业全链条标准资源,形成“基础通用、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五大板块、362项标准清单,全面覆盖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这一“摸清家底”的现状图谱,不仅为企业提供快速检索标准的便捷通道,更从源头规避“无标生产、多标并行”风险,将抽象的标准规范转化为可落地的生产指南。
在可视化技术的赋能下,标准化地图进一步升级为“赋能协同”的行动指南。通过清晰标注产业链重点企业、核心产品及标准化资源分布,图谱直观呈现产业环节衔接关系,帮助企业实现“依标准选伙伴、按标准促合作”。这种创新模式将加速构建“标准引领、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绵阳机器人产业注入链式发展动能。
面对全球机器人技术迭代浪潮,标准化地图更前瞻性地明确三大攻关方向:聚焦高端工业机器人与医用机器人开展标准项目攻关,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构建专属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应用示范推动新技术产业化。这一“靶向发力”的需求清单,既回应了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的创新使命,也为区域产业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提供了路线图。
“标准化地图为企业合规生产和产业链协同提供了清晰指引。”现场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后续标准化攻关与应用实践。据了解,该地图的发布破解了绵阳机器人产业长期存在的“标准碎片化、应用落地难”问题,预计通过动态更新机制,将持续为产业发展搭建“标准桥梁”。
值得关注的是,绵阳近年来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频频动作——从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的落地,到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成立,再到街头巡逻机器狗等应用场景的拓展,这座科技城正以标准化为支点,撬动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正如绵阳市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所言:“此次发布的标准化地图,不仅是产业发展的‘说明书’,更是驱动中国科技城机器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标准动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