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万英才汇南粤|在保障大学生就业这件事上,广东有多努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7:40:0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陈亮

今年2月,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明确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来粤就业创业,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近期,广东陆续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了系列招聘活动。与此同时,广东各高校也全力以赴,提供多种平台,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各高校多措并举

推动就业工作

“参加了今天的招聘会,我收获很大,和多家医院及医疗集团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加强微创手术经验。无论结果如何,这次经历都让我更明确了努力方向,也非常感谢各用人单位给出的宝贵建议。”4月19日,在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医护专场)上,硕士研究生廖治栋表示,自己计划回到家乡河源工作。

据悉,此次招聘会吸引95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327个,招聘需求3595人,涵盖临床医疗、药学研发、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招聘负责人表示:“面对面交流能直观展现学生专业素养,帮助双方高效匹配需求。”据统计,该校已针对2025届毕业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3场,累计服务单位3983家,提供岗位超8.6万个,并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官微推送岗位信息303条,覆盖超12.6万个岗位。

近年来,广东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透露,广东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同比增加3万人(2024届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4万人),加上省外境外流入的毕业生,就业总量持续增加。为此,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各地各高校要精准对接人才需求,以调研为先摸清供需状况,以问题为导向优化供给侧,以需求为导向联动招培就业,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着力促进供需适配。要千方百计扩大岗位供给,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深入拓展市场性岗位,打通供需信息不对称环节,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促进精准化供需对接,着力拓宽就业渠道。

在华南农业大学,“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农科与生物类专场招聘会于近日举行。招聘会提供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等领域岗位2200余个,其中超五成岗位与学校优势学科直接匹配。活动现场还设置了AI模拟面试、职业规划指导等专区,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人岗适配效率。一名农学专业学生表示:“企业需求与专业课程结合紧密,投递简历后已收到3家公司的复试通知。”

各高校纷纷发力,主动访企拓岗、举办各类招聘会,采取多种举措发掘就业岗位。广东省教育厅组织部分高校集体访企拓岗,促成11所高校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78项。广东财经大学针对2025届毕业生共走访企业272家,拓展岗位近2000个;学校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共组织线下校园招聘活动29场,组织校园宣讲会170场,共提供岗位6.2万个。2025年春季华南农业大学已举办6场“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超2万个。

广东已成为

大学生就业热土

“深圳真的没有天花板,只有属于奋斗者的星辰大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海荣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现场讲述了自己在深圳扎根做科研的故事。2007年5月,他带着两个行李箱从旧金山回国,选择了深圳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的18年里,他见证了深圳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的发展过程。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土。中智股份发布的《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蓝皮书》显示,北上广深校招人数累计占比23%、投递简历人数累计占比35.5%,其中广东占比份额最大。广东重点高校毕业生本地留存率为60%-70%,普通高校毕业生本地留存率为80%-90%,平均实际起薪超9000元/月。可以说,广东吸纳了绝大多数广东本土的高校毕业生。

为什么广东能够吸纳如此多的毕业生?首先是广东企业数量冠绝全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数量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1月至12月,全省新设企业126.75万户,同比增长5.26%,连续6年新设企业数超百万户。大量的企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丰富的职业选择空间。

广东还推出了多项利好政策,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今年,为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广东汇集五“有”三“好”政策包,拿出诚意满满的激励政策,汇聚天下英才到南粤大地就业创业。作为经济大省,广东不仅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求贤若渴,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也倍加珍惜,各地各部门纷纷推出人才政策“大礼包”,向国内外各类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