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话龚晓峰:从高估值到高产值 揭秘深圳独角兽“雨林法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1:30:00    

南方财经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

近期,预示着城市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在深圳逐渐崭露头角。

就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官宣深圳为国内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后,深圳又凭借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继续蝉联《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简称《报告》)中的全国增量第一位置。

根据《报告》,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372家,其中,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独角兽企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在“北上深广杭”五个城市中,深圳是唯一一个独角兽数量有增加的城市,而且是大幅增加。

如何评价深圳独角兽企业的表现?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深圳怎样的现在与未来?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是深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评价委员会委员之一,参与了《报告》中独角兽企业的遴选工作。

龚晓峰在接受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苗子”企业很多,形成了独角兽梯次培育的创新活跃生态,聚焦的硬科技领域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在这样的创新体系中,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深圳要形成独角兽“雨林法则”,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迭代机会,让企业从高估值转向高产值,引发更多独角兽企业的爆发式成长。

南方财经:这次发布的独角兽报告,释放出哪些信号?深圳独角兽具备怎样的特性?

龚晓峰:深圳是创业比较活跃的地方,“苗子”也很多。目前,深圳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2.1万家。上榜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深圳成千上万家企业的代表,这些企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筛选,逐渐成长为行业佼佼者。

从数量看,深圳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新晋数量全国第一。从属性看,深圳独角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型企业赛道属性明显,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城市领先。这一方面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结果,另一方面进一步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些企业大多分布于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赛道,这些行业都是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产业增长达到16.9%,说明深圳在当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较大成效。

此外,深圳形成了独角兽梯次培育的创新生态,既有超级独角兽上榜,也有不少潜在独角兽正在发力,这些企业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很大作用。事实上,独角兽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雨林法则”,在创新资源上,创新平台与研发投入为企业构筑起技术高原;在人才体系上,科技型企业家领衔的科技人才形成金字塔结构;在金融资本上,创投基金的管理规模构成资本雨林,由此形成的技术、人才、资本的相互循环形成化学反应,推动独角兽萌芽孕育的生态。

就深圳来说,这里不仅有创业者、还有风投资本,现在也有大量科学家在这里集聚。独角兽是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容易诞生优秀的独角兽甚至是超级独角兽。

南方财经:深圳新晋独角兽数量,为何能实现全国第一?

龚晓峰:深圳的创新生态和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这种文化不仅鼓励创新,还包容失败,为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深圳的科技创新呈现出“6个90%”现象: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使得深圳在传统产业尚未完全衰退时,就开始培育新动能,实现了新旧动能的接续发展,形成了梯度培育各类企业的良好局面。

在这样的创新体系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深圳的创新体系不仅注重技术研发,更强调市场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以场景促发展,包括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的落地。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满足新需求,优化新供给,使得深圳的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抓住市场机遇,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

从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增多和赛道布局可以看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来的持续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深圳的企业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将问题转化为机会,主动出击,化危为机。许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西方技术封锁和打压,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深圳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优势,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尽管深圳过去在大院大学大所方面相对薄弱,但当前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发展,正在补齐短板,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总的来说,深圳独角兽企业的创新成果是改革开放创新综合的结果,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结果,是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的结果。

南方财经:深圳接下来如何发力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龚晓峰:独角兽企业崛起的关键在于人才。从榜单中,可以看出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硕博比例超9成,大多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院校,可见企业发展对专业深度和创新能力的高要求。有如“清华系”创始人在深圳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如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的龙华创立了飞骧科技,“麻省理工系”的创始人创办的企业集中在医疗领域,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博士欧国威创办了手术机器人企业康诺思腾。

这些企业大多聚焦前沿技术,而前沿技术的发展靠的是智力,是以人为本,因此人才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必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打破那些不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探索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发展。

而要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型人才和企业,让他们愿意来并且留得住,这就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所谓的独角兽“雨林法则”。在“雨林”中,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阳光、雨露、发达根系、肥沃土壤以及优质种子,还需要城市的精心呵护。深圳有许多估值很高,甚至高达几百亿、几千亿的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雨林法则”下的创新生态,助力这些优质企业健康快速成长,让高估值尽快转化为高产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此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创新和盈利。摒弃“搞钱文化”的偏见,遵纪守法地赚钱是合理的。鼓励各类人才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追求财富的同时,要强调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市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有更多自主性。对于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能仅用管理的思路去对待,而要以发展的思路去引导。

未来,深圳的独角兽企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增长。毕竟对于独角兽企业来说,除了资金之外,最缺乏的就是应用场景和市场。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创新,深圳也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如前海已经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深圳要在国内外打造各类应用场景,为全国转型升级提供深圳方案和产品。如果能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和千家万户的机会,把国内外潜在的市场变成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和迭代的机会,将极大加速独角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可能引发更多企业的爆发式成长,深圳有可能再创新辉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树立新样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