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通讯员陈文亮)7月,盛夏来临,气温持续攀升,各类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阶段。与此同时,暑期开启,人员流动显著增加,旅游出行、亲友聚会等活动日益频繁,疾病传播风险上升。6月30日,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发布七月健康提示:提醒市民防范新冠、手足口病、布病和食物中毒,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
一、重点关注疾病,筑牢健康防线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近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活动仍然存在,暑期人员流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不容小觑。
健康提示:
1.保持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医疗机构或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2.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如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4-7月为春夏季感染高峰。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儿童玩具、餐具和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定期清洗消毒,让病毒无处藏身。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玩具、毛巾和其他个人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3.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4.及时隔离就医:如儿童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手足口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让孩子居家隔离,好好休息,尽快恢复健康。
二、一般关注疾病,警惕潜在威胁
(一)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进入夏季,牛羊等牲畜交易活动频繁,若不慎接触未消毒的奶、肉或皮毛,就有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要避免食用生鲜奶或未煮熟的牛羊肉,这些食物可能携带布鲁氏菌,直接食用极易感染。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乳制品,正规厂家的生产过程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流程,能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为家人健康把好第一关。
2. 做好职业防护:从事家畜养殖、屠宰、加工、贩运以及兽医等职业的人员,在工作中会频繁接触家畜,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工作时一定要做好职业防护,戴上手套,防止手部皮肤接触病菌;佩戴口罩,避免吸入含有病菌的气溶胶。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消毒,更换衣物,防止病菌残留在衣物和身体上,侵入身体。
3. 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倘若出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等症状,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可能是布病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并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职业和接触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谨防食物中毒
在高温天气下,细菌的繁殖速度犹如被按下了“快进键”,迅速生长。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食源性病菌活跃异常,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让肠胃“闹情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健康提示: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净双手,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菌,防止病从口入。
2. 严把食品安全关:购买食物时,要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不购买三无食品。生熟食要分开存放,处理生熟食的砧板和刀具也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彻底加热后食用,尤其是海鲜、禽蛋类,这些食物容易携带病菌,充分加热能有效杀灭病菌 。
3.选择正规餐馆就餐: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这些餐馆通常有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较高的卫生标准。不吃未煮透的食物,未煮透的食物中可能残留病菌;不吃未清洗的瓜果,瓜果表面可能残留农药和病菌;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植物、瓜果和蘑菇,这些食物可能含有毒素,食用后会危及生命安全。
4.及时就医并保留样本:一旦进食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争取治疗的黄金时间。同时,要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以便医生进行检测,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三、夏季注意高温防暑,注意环境卫生
1.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外出时间不宜过长,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警惕中暑的发生。若出现头晕、乏力、口渴、多汗等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2. 环境卫生:家庭及办公场所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菌浓度。及时清理积水,如花盆托盘、花瓶、水桶等容器中的积水,这些积水是蚊虫滋生的温床,清除积水可有效预防蚊虫滋生,减少蚊虫叮咬传播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