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徽合肥:美育课堂搬进包公故里文化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40: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包龙图,坐衙门,三道御铡不留情,两袖清风立天地,一身正气惊鬼神。”春日正好,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故里文化园花园井边,肥东县古城学校音乐教师程明正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包公谣》,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动听的童声,包公精神静水流深般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据悉,这是合肥市《地域文化融入义务教育美育课程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组的一节公开示范课。该课题组探索以包公廉政文化为核心,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语文等多学科融合的形式,将思政教育与非遗传承、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出多学科融合美育新模式,同时将美育课堂搬进真实的文化场馆,让学生在包公故居等合肥标志性地域文化场景中,获得沉浸式、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深化了美育课堂的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我们在传承庐剧、木刻版画等传统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创作。”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东实验中学蔡迎菊在《刻“廉”魂》一课上,指导学生利用AI技术将包公故事生成剧本,再将剧本的不同片段通过具体的指令生成数字版画。充分体现美术、戏剧文学与AI的跨界交融,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吴蓉表示,此种跨界教研模式为美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它打破了校园边界,让地域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下一步,我们将与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场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拓展课程资源,完善教育模式,在中小学不断深入开展地域文化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吴蓉说。

作者:方梦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