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云报道,今年五一假期,铁路出行将异常火爆,4月16日、17日,连续两日开票,目的地为武汉的车次,基本售罄、抢光。武汉作为清明假期全国十大热门出发地和到达城市,在五一假期依旧热度不减。当全国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武汉打卡攻略”,这座江湖气与书卷气交织的城市,正用独有的烟火温度,点燃整个中国的假日期待。
清晨的户部巷已氤氲着芝麻酱的醇香,揉面师傅将碱水面在沸水里“三起三落”,热干面的香气混着面窝的焦脆,勾得排队的游客举着手机自拍。转过街角,卖糊汤粉的老板娘舀起一勺浓稠的鱼汤,冲开细米粉时升腾的热气里,飘着“老板多加点油条”的乡音。这种烟火气像看不见的丝线,把南来北往的游客织进武汉的生活日常。
夜幕降临时,知音号游轮的汽笛拉响时空折叠的序幕。当演员们穿着旗袍长衫在甲板上起舞,船舱里的老茶客呷着汉口二厂汽水,船外的长江大桥霓虹闪烁。灯光秀把黄鹤楼的飞檐映成琉璃色,辛氏酒馆的AR导航带着游客追寻崔李相遇的典故,历史与现代的光影在楼体上流淌,原来诗词里的意境从未远去,只是换了种更鲜活的表达方式。
在昙华林的百年老宅里,汉绣纹样绣进咖啡拉花。东湖绿道上,骑行者的车铃摇响樱花雨的记忆,露营区的天幕下飘着周黑鸭的甜辣香,孩子们举着文创雪糕追逐绿皮小火车,笑声惊起白鹭掠过磨山。这些精心设计的“城市彩蛋”,让每位游客都成为打开武汉的钥匙。
从汉口里到汉阳造,从红巷到光谷,武汉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温柔的蜕变。武汉用江汉关钟声里沉淀的近代风云,用高校林立的创新基因,调配出独特的城市气质。武汉文旅的热度,本质上是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镜像反映。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坐拥“高铁4小时经济圈”,光谷科创实力领跑全国,汉正街商贸历久弥新。当游客在武汉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市井与时尚的碰撞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旅游城市的蜕变,更是新时代中国内陆城市从“跟跑”到“领跑”的自信跨越。
这个五一,武汉用两江四岸的霓虹作笔,以三镇风物为墨,在游客心里写下滚烫的诗行。当户部巷的灯火映红长江水,当知音号的汽笛惊飞南浦云,这座历经九省通衢沧桑的城市,正用文化创新的密码,打开通向世界的心门。或许这就是最令人心动的风景。历史在这里不是标本,而是奔涌向前的浪花;文化在这里不是装饰,而是照亮未来的星光。来武汉,在这里,每块青石板都藏着故事,每阵江风里都裹着传奇,每碗热干面都盛着江湖。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傲(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