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2个月涨超93%,古茗净利增速跑赢营收,机构喊话增长会持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9:41:00    

来源:港股研究社

回过头来看,当市场都将目光放在被认为一举打破新茶饮企业上市破发“魔咒”的蜜雪身上时,早半个月上市的古茗其实一路以来的表现同样惹眼。

上市不到两个月,古茗股价接近翻倍。4月2日,港股开盘股价一度拉升涨超8%,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前,其总市值已站上460亿港元。

财报数据无疑成为其股价再次攀升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古茗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激增36.2%

2025年,新茶饮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特征愈发明显,头部品牌纷纷通过上市融资、拓展下沉市场、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巩固护城河。古茗作为港股第三家上市的内地茶饮企业,自2025年2月上市以来股价经历剧烈波动——首日破发、3月因超额配股及供应链优势获资本青睐,再到财报发布后创历史新高。

其股价走势折射出市场对茶饮行业的分歧:一方面,投资者担忧行业增速放缓与单店效率下滑;另一方面,不少茶饮品牌凭借加盟模式、下沉市场抑或是内生增长力极其强大的供应链布局,展现出独特的增长韧性。

净利增速远超营收,古茗的盈利“密码”在哪?

古茗2024年财报的核心亮点在于营收与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细究数据可发现,其增长模式正从“高速扩张”向“提质增效”过渡。

加盟模式支撑其业绩增长。古茗87.91亿元的总收入中,70.27亿元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及设备,占比80%;加盟管理服务收入17.50亿元,占比19.9%;直营门店收入仅1424.7万元。

这一结构凸显古茗高度依赖加盟商网络的商业模式。截至2024年底,其门店数达9914家,同比增长10.1%,但净增门店数从2023年的2332家降至913家,闭店数则从265家增至674家,呈现开店放缓,而闭店增多的情况。

看似扩张放缓,但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进一步微增至80%,与中国其他前五大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相比,比例最高。且乡镇门店占比达40%,下沉市场的渗透为其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壁垒。目前古茗的门店网络已覆盖中国超过200个各线级城市。

对此,官方解释称,这是因为现制茶饮店市场增长放缓,及行业内的竞争加剧,部分参与者推出低价产品。为此,古茗调整了业务策略,专注于提高现有门店的经营效率及业务表现。

而这一战略调整成效全然集中体现在其盈利质量变化之中。最明显的是,得益于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释,全年古茗36.2%的净利润增速远远跑赢营收的14.5%增速。

古茗通过集中采购、自建仓储物流体系降低了原材料成本,2024年毛利率虽微降0.7个百分点至30.6%,但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推动净利率提升至17%。

透过古茗亮眼的业绩财报发现,其增长核心逻辑集中于下沉市场潜力与供应链优势。据悉,古茗自建高度集中的供应链涵盖茶叶、水果、包装等核心环节,并在全国设立21个仓储物流中心,能做到给97%以上的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

瑞银报告认为,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产品标准化与食品安全,还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边际成本,支撑加盟商盈利(2024年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约37.6万元)。此外,公司通过行使超额配股权融资2.09亿港元,进一步加码供应链升级、市场拓展。

机构点赞古茗:供应链强,未来增长底气仍充分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尽管整体规模扩大,但单店效率承压,行业竞争加剧与低价策略冲击不容忽视。公司2024年GMV达223.97亿元,同比增长16.57%,但单店GMV同比下滑4.29%至236.07万元,单店日均售出杯数减少7.96%至384杯。

对此困境,古茗仍然持有好的向上信心。管理层坚从中期到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及消费者支出的预期增长,以及现制茶饮店市场的预期扩张,公司有能力抓住机遇,使各项经营指标重新焕发生机,实现增长。

实际上,古茗的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口碑颇佳,收获了大量忠实“粉丝”。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古茗小程序的注册会员数量已接近1.51亿名,仅在第四季度,活跃会员人数就超过4400万名。这些庞大的会员群体,极有可能成为古茗未来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展望2025年,古茗计划在已经布局的17个省份进一步提升门店密度。截至2024年底,全国仍有17个省份尚未有古茗的身影,未来将策略性地进入与已建立布局的省份相毗邻的省份,同时也将持续评估进入境外市场的机会,考虑搭建供应链基础设施及扩展平台,为海外门店网络提供支持。

广发证券也在研报高度认可古茗自有供应链建设的持续优化,声称公司冷链能力领先同行,下沉能力更强,地域加密策略下开店扎实,尚有较多未进驻省份,未来拓展空间较大。

该行预计公司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23.5、28.4亿元,呈持续放大态势。

国金证券同样认为古茗产品、供应链优势强,关键省份市占率高,区域加密策略行之有效,开店速度有望加快。该行也预计接下来三年公司经调整净利分别同比+24.5%/+20.3%/+17.5%至19.2/23.1/27.1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1月,古茗刚宣派17.4亿元的股息,创始人王云安获7.52亿的股息,龙珠资本获得1.39亿元的股息,红杉资本获6960万元的股息。

古茗还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派发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股息,股息收益率达6%;公司计划未来维持不低于50%的派息率。

茶饮行业日趋分化之际,古茗成功凭借持续加速释放的盈利能力、高股息分红等多重利好赢得了投资者的偏爱。

茶饮江湖大分化,“淘汰赛”已至终局?

行至2025年,新茶饮行业的市场分化已日趋显著,尤其是头部品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一部分持续向上攀升,另一部分则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甚至不排除个别大品牌将面临市场出清的可能。

以新式茶饮赛道上市的四家企业——蜜雪集团、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蜜雪集团和古茗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而茶百道和奈雪的茶则呈现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其中,茶百道净利润腰斩,营收出现低个位数下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奈雪的茶在2024年亏损金额高达9.1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正在赴美上市的霸王茶姬却异军突起,成为去年的营收"黑马",增幅高达1.67倍,净利润同比激增超2倍,达到惊人的25.15亿元。茶企盈利分化格局愈发明朗。

另外,据窄门餐眼统计数据,2024年茶饮门店总数一年减少了1.6万间,行业进入调整期。

“风紧扯呼”,不少头部茶饮品牌一边收缩战线,一边展开"最后的奋力一击"。

奈雪的茶管理层透露,"公司接下来准备轻资产运作,在保证现金流稳定或少减少的基础上发展,若现金流没有大幅增加,不会进行更多的投资行为。"去年,针对直营门店,奈雪持续拓展新市场并深耕成熟市场,同时主动关闭或改造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针对加盟业务,持续优化门店模型以降低初期投入成本,并更理性地筛选成熟加盟商。

今年2月,在开放加盟2年多后,喜茶也暂时按下加盟申请暂停键。公司认为,过去几年出于资本目的和营收利润考量引发的价格战、门店规模盲目扩张,都导致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与门店过剩的困境,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反而被选择性忽略。

在寻求新增长的过程中,加速全球化进程成为茶饮品牌的核心战略之一。

譬如,霸王茶姬选择赴美上市的同时,明确强调今年的目标是强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成熟市场的业务布局,与此同时,积极探寻像美国这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市场的拓展契机,规划在2025年实现中国本土以及全球范围内门店数量新增1000至1500家的目标。

从2024年末直至招股书发布之时,霸王茶姬在中国及全球成功新开了207家门店,并且目前还有442家门店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建设中。另外,近期霸王茶姬即将在美国洛杉矶开设其北美市场的首家门店,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有对标星巴克之意。

茶百道去年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分别开设了7家、2家、2家、2家以及1家门店,稳步推进其海外市场版图的扩张。

奈雪的茶目前在海外已拥有7家门店,先后成功入驻泰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境外地区。依据奈雪所公布的数据,其位于曼谷CentralWorld的全球旗舰店在开业短短三天内,营业额便接近100万泰铢,成功创造了海外销售的新佳绩。

雪王对外透露,会持续聚焦于东南亚市场的深耕细作,进一步扩大当地的加盟门店网络规模。除此之外,还计划在恰当的时机进军其他海外市场,力求塑造更为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未来,国际业务极有可能成为现制茶饮品牌实现业绩增长的全新“第二曲线”。

结语

古茗股价创新高,本质是市场对其“规模优先”策略的阶段性认可。短期看,下沉市场红利与供应链优势仍能支撑增长;中长期则需回答两个问题:其一,如何通过数字化与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效率?其二,能否在品类创新与国际化布局中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密切关注其2025年门店密度提升计划的成效,以及单店GMV是否企稳回升。

在茶饮行业从“爆发期”步入“成熟期”的当下,谁又能成为定义新茶饮赛道的新竞争范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