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 施诗、李依农 天津、上海报道
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现出不错的韧性与动能。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去年底以来政策的有力转向与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二季度虽有分化迹象,但高频数据依然显示出消费、投资与出口的稳健表现。
房东明还指出,中国资产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重新受到全球投资者关注,当前A股和港股估值仍处于折价区间,不管从基本面还是全球配置的角度看,都具备“回到历史平均水平,甚至出现溢价”的可能性。在他看来,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市场信心修复,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国际资金多元配置下的重要增量市场。
期待更多消费和需求领域政策出台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现在处于年中阶段,是否可以请你回顾一下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情况?
房东明: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数据还是很亮眼的。这也是在去年第四季度,特别是九月份,政策转型和刺激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的动能还是非常强劲。
到第二季度就有一定的分化,特别是关税带来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我们看到比较高频的数据,五月份总体仍相对较有韧性。不管在消费方面,还是投资、出口,都有一些比较好的数据。
相对而言,还有一些价格下行的压力。我们期待不管是经济自身的动能,还是在政策面方面,在二季度都有更多的推动。
全球财经连线:你还期待下半年有更多的政策吗?
房东明:其实政策的逻辑蛮清晰的。如果不够就加;如果自身的动能已经修复得不错,那也不需要再继续加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投资者信心,以及全球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关税,以及最近有一些局部地区的不确定因素,对石油方面的需求造成了一些影响。
总体而言,我们期待还是在消费、需求方面,政策上能够有更多关注。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看到瑞银上调了GDP增长的预测,主要出于怎样的考量?
房东明:我们内部也有很多的讨论。今年是特别难做预测的一年,比如把关税放在某一个位置作为变量,那整个经济的模型,包括企业的盈利,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经济团队也是顺应此前关税的升级,做了一个下调。
因此,当有一些好的信号和结果出现的时候,我们就相应上调。
中国股市仍存在很大上涨空间
全球财经连线:在经济韧性比较足的情况下,A股的表现也还不错,近期沪指创下了年内新高。怎么看A股近期的表现?
房东明:中国的资产在过去,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经受到很多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今年而言,可能是港股或者说中概股先行。A股方面,不管其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对投资者来说也有很多的吸引力。
我们希望,随着基本面和政策的不断跟进,在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下,A股无论是从估值角度,还是从投资者的关注度来看,都会持续提升。我觉得从中长期来看,中国A股也越来越能够代表整个中国经济的动能。
虽然我们进入了一个中速发展的长周期,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优质的企业可能会更受到投资者关注,其估值也可能会更高。我对指数的上涨还是有期待的。
全球财经连线:对全球投资者而言,中国股市意味着什么?
房东明:看各类的投资者,中长线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一些地缘政治的影响,他们更希望看到一个中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增长。而另外一些偏交易型的投资者,则更加关注高频的信息以及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这类投资者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不管是从价值发现还是流动性提供的角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所以说,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但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尽管近年来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依然偏低。因此我们认为,这里依然存在很大的上涨空间。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信心增强
全球财经连线:此前有观点指出,中国资产估值偏低。现在估值是否已回到正常水平?
房东明:要看具体情况。港股相对来讲已经有了一定的调整,基本上接近历史平均的估值。但无论是从整体的MSCI中国指数,还是A股市场来看,其实仍然存在高单位数的折价——无论是相对于自身历史估值水平,还是与MSCI全球等更广泛市场的估值相比,仍有10%到15%的折价。
所以说,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即便只是回到历史平均水平,仍然是有上涨空间的。我也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的动能持续,再加上全球分散美元资产的趋势,中国资产不仅有可能回到历史均值水平,甚至有可能开始出现一定的溢价。
全球财经连线:有观点称,国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强于国内投资者。你怎么看?
房东明:要看时段。其实我们看到,特别是在这一轮贸易战以及我们对此的应对中,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团结,也更加有信心。确实在去年或者前年,一些投资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化,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信心在不断增强。
海外投资者方面,有一些仍处于观望阶段,主要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投资者,市场情绪整体还是比较积极的。
全球财经连线: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房东明:过去十年里,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美国股市的回报相对来说都是跑赢全球平均水平的。因此,全球投资者普遍对美国或美元资产呈现出相对高配的状态。
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不再持有这些资产,而是更加注重分散持有。也就是说,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不论是欧洲股市、中国股市,还是像黄金这样的其他资产,甚至包括一些非标的资产,都是投资者用于分散风险、优化投资组合的重要选择。其中,中国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选项。
全球财经连线:你对金价的预测是多少?
房东明:我个人认为,在不确定因素很大的环境下,黄金的上涨空间仍然很大。在这方面,我持中长期看好态度。
不光是黄金,还有其他一些货币的走势也都与美元密切相关。而从美元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美国国债的增长,还是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政策层面上的一些不确定性,都会进一步推动市场对替代货币和价值储存手段的需求。
港股估值有很强吸引力
全球财经连线:港股今年表现不错,跑赢了很多市场。哪些因素驱动了港股这一轮的上涨?
房东明:原动力还是整个港股,或者说是中国资产在香港交易的相对估值,有很强的吸引力。叠加全球美元资产需要进行分散投资的情况下,港币由于与美元挂钩,带来了很多积极因素。
同时,在这一轮上涨之前,大多数中国优质企业如果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其实在香港市场是有一个估值折价的。所以我们看到南下资金,越来越多地参与香港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定价权。对于同一家流动性更好、国际化程度更高、但估值较低的公司来说,肯定是何乐不为。
这也是香港资产或港股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现在由于流动性的提升和投资者关注度增加,甚至一些优质企业已经出现了溢价。我认为这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港股作为国际化资本市场,很有可能不只是消除折价,甚至会出现溢价。
全球财经连线:港股IPO也呈现复苏的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房东明:在此次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港交所非常受欢迎。很多新兴企业和创业者都非常关注各种融资渠道。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上市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顺应了新经济的发展需求,也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全球财经连线:从港股来看,今年的人工智能、新消费、生物医药都表现不错。怎么看待这些板块?
房东明:我觉得这些板块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热点。在美国相对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我认为这些领域还会继续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
投资者关注中国政策持续性
全球财经连线:如何展望下半年的中国资本市场?
房东明:下半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关税似乎还处于90天的审议阶段,但很多资本市场已经做出了调整。下半年无论关税谈判进展到什么程度,我觉得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和解,而是一个中长期的博弈过程。
除此之外,美联储的利率走势以及中国各方面的刺激政策,都会引导我们下半年经济和股市的发展。
全球财经连线:除关税之外,我们还要警惕哪些风险?
房东明:对中国经济来说,海外投资者仍然非常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修复以及需求端的情况。不管是需求和消费的主要数据,还是相关的CPI、PPI等价格指数,都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同时,也存在一些带有不确定性的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依然期待经济动能逐渐显现。此外,政策的持续性和配套措施也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重点。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期待下半年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房东明:非常期待,今年很可能是中国资产的大年。
策划:赵海建
监制:施诗
编辑:和佳
记者:施诗 李依农
拍摄:施诗
制作: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