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屏见“好”|以匠心暖万家,“汽轮机医生”38年写就40万字检修宝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7:33:00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致敬奋斗者”系列。

“汽轮机机组是供暖的‘心脏’,确保万无一失的基础上,就要考虑如何最大化提升供热性能。”青岛能源集团金莱热电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今年57岁的汽机专工胡克涛叮嘱身旁的年轻技工。这幕场景,是他38年职业生涯的日常剪影。

1987年,高中毕业后,胡克涛入职青岛金莱热电。彼时,供暖设备因严重老化故障频发。设备一出问题就需返厂维修,甚至要请“外援”来抢修。单次停机检修费用动辄数十万元,给企业运营带来沉重负担。

“自己的设备为啥让别人‘把脉’?”胡克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2年夏,青岛金莱热电一批抽凝式汽轮机已超期服役,蒸汽输送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供暖质量。如果重新购置新式汽轮机,不仅需花费300万元,而且设备安装、调试至少要半年。

危急时刻,胡克涛主动请缨,提出带领检修班对汽轮机进行技术改造

“汽轮机改造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整个公司没人敢尝试,老胡能行吗?”面对质疑,胡克涛说:“买新设备费钱费时间,老百姓等不起。”

从此,车间成了胡克涛的书房,他每晚挑灯研读技术手册,检修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设备参数。时值酷暑,车间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稍站片刻就会汗流浃背。胡克涛带头钻进狭小的机器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工友回忆:“老胡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整个人瘦了很多。”

连续3个月的高强度作业,让体重150斤的胡克涛暴瘦至100斤。妻子心疼劝阻,他却咧嘴一笑:“瘦了灵活,钻设备更方便!”就这样,胡克涛带领团队仅用三个半月就提前完成改造任务。机组轰鸣重启的一刻,全场沸腾。

“咱再也不靠别人了!”胡克涛摸着发烫的机器,眼里闪着光。

胡克涛对技术的钻研从未停止。他常对徒弟说:“设备不会说话,但它每次异响都是考题,答对了就能创造价值。”多年来,他共积累设备检修记录档案40余万字,凭借日臻成熟完美的检修技术,被同事们称作“汽轮机诊治专家”。这位“汽轮机医生”就这样从一名普通技工,一步步成长为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

面对荣誉,胡克涛十分淡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班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企业的强大生命力必须依靠全员创新。”胡克涛坦言,“我当年学艺找不到师傅,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想让年轻人少走弯路。”

2013年,胡克涛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带徒传技,定期开设“车间课堂”。他带领技术人员制定技改方案,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成果转化等活动。如今,胡克涛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青岛市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并挂牌青岛市大工匠工作室、青岛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青岛市职工赋能指导站,超20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从这里走出。

我师傅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严谨扎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已经融入他的血液。”胡克涛的徒弟许明说,在师傅的引导下,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技工热衷学技术、练技能。也正是这种劳模工匠的责任担当,让胡克涛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公司节能挖潜、创新创效上千万元。

(大众新闻记者 薄克国 编辑 张春宇 设计 杨雅晴 统筹 张春宇 徐晨)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乘客突发晕厥,驾驶员直接把公交车开进急诊

开屏见“好”|49年放映5万场电影,他守护着三代人的童年记忆

开屏见“好”|30年坚守从“工”到“匠”,他是汽车维修界的“六边形战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