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一部传记引诗魂回家——《穆旦传:新生的野力》新书首发式在浙江海宁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24:00    

2025年3月19日下午,《穆旦传:新生的野力》新书首发式在浙江海宁举行。本书作者邹汉明、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娟、海宁地方文化专家王学海、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作为活动分享嘉宾,出席了新书首发式。

《穆旦传:新生的野力》于2025年2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穆旦传记与诗歌评传的全新力作。海宁查家、南开生、清华园、三千里步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一个诗人的从军远征……全书以穆旦生平为线索,结合各时期诗歌创作,叙写其坎坷而辉煌的人生。独特而复杂的生活经历与时代际遇,铸就了其诗歌“诗史互证”的品格。诗歌创作与研究者邹汉明历时十七年,通过穆旦作品、生平史料、友人口述等多种研究资料,阐释推演、文本互证,展示了穆旦创作和历史之间的深刻互动,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感染力的诗人评传。

“在中国文化史上,海宁贡献了两位诗人,一位是徐志摩,一位是穆旦,数十年前当大家都在谈论徐志摩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像我这样年轻的写作者在谈论穆旦。”在邹汉明看来,穆旦是一位不世出的语言天才,“他在三十岁前就写出了伟大的诗歌。正如兰波在十五岁到十九岁之间永远地改变了法兰西诗歌的历史,穆旦也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内在走向。”《穆旦传:新生的野力》新书首发式在海宁举办,不仅是对一位伟大诗人的纪念,也是一次精神返乡。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引述穆旦的诗句说:“1941年,穆旦在《赞美》中写道: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今天,我们也可以说:一位诗人已经归来。”

十七年追寻,以一部传记引诗魂回家

作为诗人与诗歌研究者,同时也是穆旦的邻乡,邹汉明与这位现代主义诗人的精神对话始于1996年,那一年他系统研读了穆旦的全部诗作,“我开始意识到,他的一百五十余首长长短短的现代诗,已经为中国新诗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汉诗文本”。2003年,他开始广泛收集资料,走访海宁、天津、北京、南京等地,实地探寻穆旦的生活轨迹,采访其家人、同学、友人,2018年,在多年积累基础上,他进一步补充访谈内容,力求呈现一个更立体、更接近历史真实的穆旦。

回忆这段创作历程,邹汉明坦言,为穆旦做传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穆旦留下的资料极少,这样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不明确。我本人在写作中偏爱于叙述的还原和文史的佐证,无法直取核心,只好迂回曲折地接近传主。我采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那代人走过的所有日记、所有记录,甚至图片,我都可以用来佐证穆旦走过的道路。就像拍纪录片的时候,在没办法拍到主人公的时候,就用空镜头。但是空镜头落点是主人公在的那个环境,只不过他正巧离开,拍不到他,比如在三千里步行的路上、在西南联大的校园、在九死一生的缅甸战场”。他也谈到历史语境对于理解穆旦诗歌的重要性,“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诗歌观念反观穆旦的诗歌,也可以找出他的局限性,比如他用大词。但是我们必须以历史的同情心来看”。在邹汉明看来,评价穆旦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不是传记写作的真正目的,“在我这里,引述批评术语去论述一个像穆旦这样的天才诗人,还不如认认真真去弄清楚他的那些诗歌是如何写出来的。如果说这次写作的最大收获,那就是,我走近了穆旦,我进入了穆旦的灵魂世界。我很高兴我们成了一个可以将心比心、促膝谈心的隔代的朋友”。

邹汉明动情地说道:“我恍惚当中想到,可能不是我来到海宁,而是查先生借着我的嗓子来向大家说几句话,来感受家乡的热情。我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把查先生请到这里,来还他的魂。”穆旦的家族是从海宁袁花迁出去的,他和金庸(查良镛)同属“良”字辈,每次填写籍贯,他总是会填上“海宁”,他一生都没有踏上祖居之地,“我希望通过一本书把他写活,回到他生根的祖先安居的地方”。

诗心相印,一场跨时空的灵魂对话

作为《穆旦传:新生的野力》的出版方代表,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将这部传记的创作过程比喻为“一次追寻诗魂的精神考古”,而这部书与译林出版社的结缘,则源于一份文化使命的传承,“1991年,穆旦译《普希金抒情诗选》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走进千万读者;2023年,《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中关于穆旦的记忆,在这里得以延续。海宁的山水、文化与历史,早已融入穆旦的诗行与生命。今天,我们在海宁发布《穆旦传》,让穆旦的精神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延续”。

谈及出版历程,陆志宙认为,这部传记的成功问世,背后是作者数十年的研究积累。“邹汉明老师是带着对穆旦的同情心、同理心在写作,悲伤着他的悲伤,欢笑着他的欢笑,他投身于情景中去体会穆旦先生彼时彼刻的情景和心境,用细微的理解力去理解手中这些材料的难言之隐。文学的悲悯,心和心的印证——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价值所在。在邹老师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他跳跃的心和强烈的情感,但流注在笔端却又非常克制和扎实。这种调和是很难得的。这本书不是为一时而写,它是为世世代代而写。邹老师不是为自己而写,而是为中国的诗歌精神而写。

在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娟看来,这部作品的分量在于,它不只是给一个诗人作传,其实也是在给时代作传。比如传记中的重头戏,关于当时中国大学的西进和南迁史,这是非常需要梳理的一段历史。穆旦就是在漫长的行走之中,慢慢变成了另外一个穆旦。张娟认为:“因为邹老师本身也是一个诗人,诗人在理解诗人的时候,有一种内在的相通,有一种灵魂上的惺惺相惜,所以才能使诗史互证得以成立,也使我们在读这部传记的时候,觉得它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海宁地方文化专家王学海也提及诗人写诗人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要感谢邹汉明,他又一次在我们文学的殿堂里面,把穆旦的诗有力地提升到了新汉诗文本的高度。邹汉明通过精心的积累与梳理,让传主与人、与自然、与战争等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对话。这种对话不仅展现了穆旦作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这种深度的解读和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穆旦的诗歌创作,以及他在现代汉语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松明对《穆旦传》的价值也表示了高度认可。他指出,海宁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从王国维的哲思到徐志摩的诗情,从金庸的江湖到穆旦的深邃,这片土地始终涌动着文化的春潮。尤其是查氏家族,“自明清以来以‘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辉煌闻名于世,诗书传家、忠义为本的家风代代相传。近现代以来,查氏后人更涌现出穆旦、金庸等文化巨匠,他们以笔为剑,在文学与思想的天地间开疆拓土,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因此,《穆旦传:新生的野力》的出版,不仅是对这位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海宁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

记者:钱欢青 编辑:徐敏 校对:杨荷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