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银行裁员引发“科技换人”焦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9:51:00
商业需求与劳动力结构不断变化以及科技不断进步,被业内认为是推动中国香港就业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中国香港特区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的技术进步备受各界关注。随着AI人工智能被加速引入相关工作程序,对就业市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当地金融领域近日新出现了一个相关案例。按照5月中旬香港恒生银行(00011.HK)发布的相关公告,该行最近在进行业务调整,受影响员工数目,占该银行核心业务员工总数约1%。此举源于“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及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会不时检视业务组合及营运,并应用金融科技提升营运效率及服务质素,过程中会适切调整业务架构及简化重叠职能”。相关公告旨在回应近日该行多个部门陆续裁员相关消息,即3月下旬发放“花红(年度奖金)”后,其展开了范围较广的裁员行动。按照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现阶段主要涉及后勤支持部门,包括策略及企业发展部、信息科技部、企业传讯部等。涉事部门裁员幅度约一成至两成,也有个别部门裁员约五成。在此基础上,按照该行最新官网资料显示,其高层管理人员由2024年报中的16人减少至10人,不再被列入的领域涉及策略及企业发展、市场推广、企业传讯及社区投资等。恒生行政总裁办公室一位高级顾问则公开指出:以往该行会尽量重新培训受影响员工学习新的技能,进行内部调职。但今时今日科技发展得太快,已难以通过培训赋予受影响员工所需要的新技能,再加上部分职位被科技取代,因此才作出裁员的决定。作为当地老牌银行的恒生银行成立于1933年,于1972年上市,业务范围涵盖个人理财、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及跨境金融服务等。主力经营当地生意,尤其深耕住宅贷款市场。据其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恒生香港及其他地方(不计中国内地)的全职员工总数6982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净额415.37亿港元,同比增长1.75%。股东应得溢利183.79亿港元,同比增长2.98%。多方市场分析指出,该行母公司汇丰方面近日为精简机构进行重组,恒生方面亦在跟随。在环球经济前景极不明朗的情况下,再加上资产质量受压等因素,也是该行采取措施节流的重要原因。这或与中国香港近年来商业地产的相对不振有关。受房地产客户现金流压力影响,该行当年的相关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至6.12%,触及10年以来最高值。2024年6月底,该数字为5.32%。2023年、2022年及2021年的全年相关数字,则分别为2.83%、2.56%及1.04%。大量当地专业服务业相关人士较为关注的,则是技术进步给相关员工可能带来的影响。以金融业整体就业情况为例,当地金融业的就业人数近 26.91 万人,占2023年整体工作人口的7.3%及本地生产总值的24.9%。与外资在港机构相比,恒生曾以照顾员工、较具人情味著称,其老员工数较多且极少裁员。因此,和当地其他一些老牌机构类似,其也被认为是较稳阵(稳定)的“铁饭碗”。“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欧美不少银行通过收缩业务和裁减人员方法控制成本。中国香港不少金融机构也采用了类似办法。即便是在雷曼风暴时,恒生仍能‘撑住’不裁员,此次却选择裁撤部分受技术影响较大岗位。不少专业人士都担心,此例一开可能会引发连锁效应。”当地一位市场人士对《财经》解析,“要在业务不扩张情况下赚钱,一个省钱办法就是用科技。部分机构的中后台工种,正在向印度等地转移。”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香港近年来不断引入各类金融科技,特别是在涉及客户拓展、信用审核及雇佣流程等方面,不少相关机构开始采用生成式AI解决方案。以汇丰香港总裁林慧虹在2024年11月时透露的信息为例,该行已在诈骗检测、后台自动化、交易监控、客户服务和风险评估等领域上有超过1000个使用人工智能的用例(案例或模板)。在全球每月13亿笔交易中,汇丰会运用AI侦测金融犯罪迹象。2025年3月,毕马威方面发布的《香港就业市场展望》报告则显示:超过一半香港受访者表示,其任职机构在过去12个月有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商业需求与劳动力结构不断变化以及科技不断进步,是推动中国香港就业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积极引入人工智能,降本增效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也包括提升部分服务品质。比如,因掌握信息程度更高,人工智能在不少领域可超越人的思维。因此,一系列与重大业务价值有关的改革会加速进行。”在当地有分支机构的某中资行人士对《财经》指出,“当然现在也仍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比如存在着成本、准确性、性能的‘不可能三角’,目前还只能兼顾两个,无法面面俱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这一“不可能三角”被打破的速度被认为可能加快。按照今年初当地流行的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一项相关预测,在稳健发展情况下,到2027年,银行业将削减104万工作岗位,降幅达22%。诸如客户管理和服务、风控和审核、营销与销售等工作标准化程度较高,对情感交互的要求较低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在与金融服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服务方面,当地某外资机构的一位法律部门人士也对《财经》分析,其部门已从2025年初在内部推广类似chatGPT服务,“可用于翻译很长的法律条款或进行总结,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当然也有使用场景的限制,比如,一方面是涉及隐私等方面的场景不能用。另一方面,则是查行业最新资讯及法律法规时,最快的其实还是Google等搜索软件”。整体而言,为应对人工智能对于中国香港的就业市场影响,当地一家研究中心数年前已与部分国际性机构联合进行研究,并指出中国香港大约有28%的工作处于智能化高风险区域,在未来十年至二十年间有七成机会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受影响人数约一百万人。该报告指出,高风险的工种涉及一般秘书、出纳员、速递员等需要较多人手的工种,也涉及如会计、核数师、法务助理等专业服务工种。针对这一可能出现的现象,加之前述金融机构裁员消息传出,近日当地一家媒体也在呼吁称,“特区政府在推动中国香港进一步发展高新科技的同时,也必须有全盘计划照顾广大市民的需要,让他们在这股人工智能浪潮下不致迷失”。责编 | 秦李欣
相关文章
-
2025-05-20 19:38:00
-
2025-05-20 13:24:00
-
2025-05-20 09:51:00
-
2025-05-20 09:35:00
-
2025-05-19 2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