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安青)近日,大同市云冈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及15名农民工的欠薪案件过程中,促成欠薪方A公司将10万元欠薪款发放至农民工银行账户,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司法”理念,为农民工权益保驾护航。

层层转包埋隐患,欠薪纠纷陷僵局
2022年4月,陕西省A公司通过招投标承揽大同B公司某商业项目。2022年8月起,石某从A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某处承包部分工程,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
2023年6月至7月,石某等15名农民工经A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某雇佣参与施工,但因A公司与石某对工资数额存在争议,导致农民工工资长期拖欠。
此后,石某等15人向云冈区人社局劳动监察执法队投诉。2024年9月,云冈区人社局劳动监察执法队向A公司下达《责令整改决定书》,要求限期支付欠薪,但企业逾期未履行,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协助办理。
抽丝剥茧破困局,多方协商促和解
受理案件后,检察机关调取了工程合同、结算单、工资表等证据材料,联系了15名农民工进一步核实欠薪数额,并与A公司取得联系,厘清了A公司、石某与农民工之间的法律关系。
针对A公司以“工程款结算争议”为由拒付工资的情况,检察官组织欠薪方A公司、农民工代表石某等人多次协商,向A公司负责人多次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让步:A公司承诺支付10万元工资。

在支付环节,针对欠薪方A公司经营地位于陕西省、15名农民工中10人在大同本地务工、5人前往外地务工的实际情况,检察机关秉持“跨省联动、就地便民”原则,主动搭建协商兑现桥梁:
双线并行减诉累。一方面,组织在大同务工的10名农民工至云冈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现场核对身份、提交账户信息,确保发放精准;另一方面,对异地5人通过微信视频“云确认”方式收集账户资料,避免农民工跨城奔波。
网银直付提质效。A公司依托网上银行系统,直接向15人账户划转欠薪款,全程“线下零接触、数据多跑腿”,既降低企业差旅成本,又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收款。
在12309接待室,农民工收到欠薪款后,向检察人员发出真诚的感谢,“太谢谢你们了,帮我们要回了辛苦钱”!

在依法办案基础上,检察机关兼顾企业经营压力与农民工合法权益,通过柔性调解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既保障了劳动者“劳有所得”,也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云冈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以“检察力度”捍卫“民生温度”,让劳动者“安薪”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