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今天进入调查的第三天。前两天,由于大风、冰雪等不利天气影响,探测任务主要进行的是地面作业,那么今天的情况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机正在进行冰川调查
气象条件好转
航空物探直升机已起飞作业
在西藏仁龙巴冰川调查点,经过昨天一天的风雪,今天已经云开雾散,天气晴朗,适合航空物探直升机升空作业。


直升机飞行高度比较低,这样有利于直升机上面搭载的各种仪器设备获取更高精度的数据。
航空物探直升机搭载多项新装备

直升机机身两侧各搭载了一台长方形的设备。它的名称叫航空冰雷达,能发射高频电磁波,探测冰川内部结构。此外,直升机内部还搭载了其他的装备。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 熊盛青:航空物探直升机中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航空重力仪,它是航空探测的主要装备。它能够依据冰川下岩石的密度差异,探测冰川的厚度。精度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而体积只有国外同类仪器的三分之一。
未来几天
航空探测调查将持续开展

熊盛青介绍,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航空物探直升机将持续开展冰川调查。在结束了仁龙巴冰川的调查后,还将前往藏东南地区的其他冰川进行探测。整个航空探测将持续两周左右,覆盖面积大约1000平方千米,最终调查成果预计在3~4个月内完成。
卫星遥感 助力冰川调查
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除了通过地面综合调查和直升机航空物探两个维度完成对海洋性冰川的调查之外,调查队员们还有一个太空的“好帮手”,那就是遥感卫星。
此次调查,针对海洋性冰川分布区海拔高、面积大、实地调查难以广泛开展等问题,调查队发挥遥感卫星覆盖范围广、监测要素多的技术优势,动用了两颗高分卫星,对仁龙巴冰川进行了扫描拍摄,这样就能快速获取冰川范围、高程及其变化状况,掌握冰川物质平衡和运动特征。这一次调查,正是有了遥感卫星的加入,为调查队构建起了星、空、地一体化的冰川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珊珊:结合卫星的光学、雷达这些数据,可以获得整个冰川分布的范围。我们可以利用多时期的遥感影像来观察整个冰川是在退缩还是在前进发展。我们结合卫星影像,跟现场进行对比,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遥感数据解译的成果。

有了太空的“好帮手”,调查团队将高精度的卫星影像与地形数据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相对精准的三维模型。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珊珊:这种三维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去研究整个冰川运动的机制,我们可以利用模型去做一些运算和模拟,都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希望能够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冰下一定深度的信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