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街头、公园,陆续有新露头的花卉和绿植。太原的花草种类丰富,市民在赏花时常遇到叫不上名的情况。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人给手机下载了识图软件,通过扫一扫就能知道花讯。还有人仅凭此类软件去挖野菜,业内人士提醒这种操作需谨慎,当心吃错菜。
扫一扫识花
为了赏花,市民刘爽带女儿来到迎泽公园,从东门进入,立刻看到了盛开的桃花。不远处,还有几丛黄灿灿的花,也非常漂亮。孩子不停地问:“妈妈,这是啥花?”刘爽只认识桃花,另一种却叫不上名。为了不让女儿失望,她用手机下载了一款识图软件,对着小黄花一扫,立刻弹出“银翘”的相关信息。
市民赵曦的手机上,也装了这种软件,专为识别花草。“有些花长得相似,很难分辨。我往年赏花,好几次‘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她笑着说:“再过一段时间,各种花都开了,带上手机,不至于‘脸盲’。”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类似的识图软件很多,就连微信的“扫一扫”也有识花辨草的功能。赏花时,会提前装上一款,有时真能用上。
时常“看走眼”
这些识图软件的准确度如何?在迎泽公园,记者打开手机的应用市场,搜索“花草识别”,立刻找到多款相关软件。下载其中3款,对准山桃花,有2款立刻显示出名称,但有1款给出的答案却是樱花,回答显然有误。
随后,记者用手机对着连翘扫描,有软件仅用几秒钟,就给出了正确答案。而剩下的软件,有的回答“无法识别”,有的竟认成了迎春花。这两种花,都是黄色,确实容易混淆。记者咨询公园工作人员得知,想要区别也很简单,迎春花的花蕾向上,有6个花瓣,花朵是单生。连翘的花蕾向下,只有4个花瓣,花瓣比迎春花宽大一点。
市民侯丹丹喜欢赏花,经常使用识图软件。她表示,用过好几款,但准确度都不是百分之百。对于同一种花,有的软件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甚至给出了两种答案。她说,靠软件识花,只能当个参考。
“打野”需谨慎
眼下,太原的野菜还未长出来,但在社交平台已有不少人在寻找“挖野菜搭子”,还组建了“挖野菜群”。许多人挖野菜,全靠这种识图软件。
26岁的李甜甜去年差点“吃错菜”。她跟着几名朋友去西山挖野菜,谁也不认识野菜,以及能不能吃,单凭手机上的识图软件识别野菜。当时,她用小铲子挖了满满一袋子,回家后请妈妈加工,却被告知不能吃。妈妈在农村老家时,经常挖野菜,对于荠菜、苜蓿、蒲公英等野菜非常熟悉。可看到女儿挖的野菜却很陌生,不敢轻易去吃。
李甜甜说,其中有一种被识图软件告知是蒲公英,但妈妈断定不是同一种植物。自己也查询了相关资料,果然不一样。她赶忙告诉同去的小伙伴别吃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花草的类别很多,甚至有一些变种,如果识图软件的后台数据缺少相关信息,很容易“误判”。而且,拍摄的角度不同,也会影响鉴别的正确率。另外,用识图软件“认野菜”来食用,不靠谱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大家应谨慎。
记者 李涛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