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孝南区农业农村局以科学增殖守护“一湖碧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5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沈双胜、程辉)4月1日,孝南区农业农村局以“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建设湖泊流域生态文明”为主题,在仙女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举办2025年春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通过“科学增殖护生态,绿色发展促振兴”调控手段改善水质,守护“一湖碧水”,助力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渔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分批跃入湖中,随后迅速散开,游向各个角落。

据了解,本次共放流优质花白鲢及鲌类鱼种3.1万千克,所有苗种均经孝南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检疫,无病无伤、无畸形。

“花鲢(鳙鱼)和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能高效摄食蓝藻、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每生长1千克可消耗近40千克藻类,堪称‘水体清道夫’。”仙女湖养殖场负责人沈双胜介绍,通过科学测算放流密度,既能实现“以鱼控藻、以鱼抑藻”的生态目标,又能为湖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为提升放流科学性,孝南区农业农村局开展生态容量评估,精准制定放流方案;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全程监督苗种运输、检测及投放流程,并邀请公证部门现场公证。

孝南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杨辉说,放流后,将启动“护鱼百日攻坚”行动,通过“人防+技防”结合,运用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智慧渔政系统,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同时,设立生态保护宣传点,向周边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及禁渔政策,构建“政府主导、科研支撑、社会参与”的生态共治格局。

近年来,孝南区农业农村局紧扣农业农村部“渔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将增殖放流纳入“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建立“放流——管护——监测”闭环机制,定期开展水质、鱼类资源量跟踪评估;创新“生态养殖+休闲渔业”模式,推广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孝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忠明介绍,2024年底到2025年初,“两湖”累计放流滤食性鱼类超百万尾,湖区水质较去年同期提升10%,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践行了生态优先理念共筑“人水和谐”新图景。

据悉,孝南区农业农村局将以仙女湖生态修复为样板,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开展“碳汇渔业”技术攻关,探索“以渔降碳、以渔固碳”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同时,依托仙女湖优质水域资源,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渔业+文旅+科普”三位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建设生态观光路线、渔文化体验馆、增殖放流科普基地等项目,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孝南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