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宁市民在湟水河中拍到娃娃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3:19:00    

5月4日,市民许先生在湟水河畔(人民公园附近)游玩时,看到了一条体型巨大的“怪鱼”,他发现这条鱼“有手有脚”,觉得十分稀奇,便用手机拍摄下来。许先生将视频发布到网上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随后,记者将视频交由青海省野生动物专家齐新章辨认,确认许先生拍摄到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也就是俗称的娃娃鱼。据文献资料,大鲵通常生活于海拔100米至1200米的山区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流、大型流溪的岩洞或深潭中,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成鲵多为独居,幼鲵则常群居在乱石缝中,并主要在夜间捕食。幼鲵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鲵则食用包括鱼、虾、蛙等。大鲵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时间在6月下旬到8月底。

许先生得知自己拍摄到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希望引起关注并加以保护。记者了解到,这并非西宁首次发现大鲵的踪迹。2024年,就有市民在湟水河拍摄到过大鲵。此次大鲵的再次出现,让部分网友猜测其可能是人工养殖后被放生的,但也有网友认为,随着西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出现珍稀物种并非不可能。

近年来,西宁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西宁市“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指标均达到目标。同时,湟水河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工程也在稳步推进。这些努力为珍稀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鲵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水质和生态环境极为敏感,它的出现不仅是对西宁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也提醒人们要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相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湟水河流域的监测和保护,确保珍稀物种的安全。



记者:金华山 图片来自许先生拍摄的视频截图
编辑:吴丽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