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谷子经济”“博物馆热”等的大火,“文创”正从原本相对小众、分众的年轻人“亚文化”圈中破圈而出,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追逐的产业热潮。文创思维不仅体现在狭义上的“文创产业”中,还渗透进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中,被视为产业迭代升级、附加值跃升的潜在动能。而作为文创产业的“生力军”,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这个冉冉升起的新职业究竟是什么样?
成名作始于共情大众
作为一名在IP文创领域深耕近20年的创业老兵,广州吉占开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森最早的成名作是击中了许多人“共情点”的“张小盒”。

陈东森
“2006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漫画工作室,创作出莫名火遍全网的,中国最早、最著名的上班族白领漫画《张小盒》的系列故事,因此斩获数十项国家级动漫奖项。”陈东森说,“那时我们有一群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只想着我命由我、冲破云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那时喊得最多的一句口号就是‘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他和团队经历过千万元融资、全国扩张、授权联名、产业整合等热火朝天的爆发增长,也曾直面资金链断裂的巨大压力,以及数次艰难的创业转型。“从广告创意到品牌设计,从动漫原创再到IP文创,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人生如此有趣,亦周而复始。”他说。
目前,陈东森聚焦于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IP战略咨询运营,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地标、文旅景点、名人风物、故事传说等打造超级符号IP资产库,设计生产文创落地运营。近年公司策划了非遗醒狮IP“我系狮泰隆”、开封文旅主题IP“包小开”、珠海渔女IP“海滨的珠珠”、广州中山纪念堂主题IP“中山樵”等一系列IP成果。其中“中山樵”在2023年荣获首届孙中山纪念地全国文创设计大赛的特等奖,目前已与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纪念地、地方邮政、文化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

作品大合集
从“手作”迭代到“智造”
陈东森说,自己最早伴随着互联网的生态裂变和成长,一路从广告品牌创意圈跨进IP动漫文创领域。自10年前故宫文创产品开始引爆全业态,到如今敦煌三星堆IP文创异军突起,以及近来游戏《黑神话:悟空》、动画电影《哪吒2》、泡泡玛特盲盒,都突破了百亿元销售额。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这个新职业确实比较‘新’”,陈东森表示,“其实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它的应运而生。”
一是技术迭代。当下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文化生产链,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趋向智能转化,比如AI纹样图形生成、虚拟IP孵化,同时也在快速推动文化产品从“手作”向“智造”跃迁。二是消费升级,即针对Z世代“情绪经济”“体验消费”需求,构建OMO全域营销生态,通过数据驱动精准匹配文化符号与年轻群体的价值认同。三是跨界融合,文化、科技、商业等诸多传统意义上“领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文创+智造+服务”的融合模式驱动着文化价值转化的“乘数效应”,在乡村振兴、城市IP建设等很多现实的场景中发挥着作用。四是国家战略,通过环保新材料、UGC共创平台、数字版权存证等系统,建立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再生体系,呼应“双碳”目标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五是时代内涵,这个新职业正好诞生于“文化强国”与“数字经济”双重战略交汇点,即通过技术革命重塑文化资产要素(包括数据、IP和体验等),从而推动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创造强国”演进。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所需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文化”的综合能力,他们除掌握数字化技术工具外,需要兼具传统文化解码与现代审美话术的转化能力;二是跨界资源整合能力,需要能联动技术、制造、电商等多领域,构建“IP开发、产品智造、场景营销”全链路;三是数据驱动思维,能够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和消费行为预测,精准捕捉文化消费趋势;四是可持续化的创新意识,能平衡好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实现生态友好型创新;五是全球化叙事能力,将中国本土文化转译为跨语境表达,从而对接并融入国际大市场的目标需求。
职业小档案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指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具有文化元素的产品,并对文创产品进行营销运营的人员。这是一群能把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产品设计,用出色的创意和有效的运营撬动市场的“魔法师”。从“文化范儿”十足的博物馆文创,到热度高涨的“谷子”,再到与高新科技融合的创意产品,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的工作范围覆盖面很广,是将各种专业领域与生活连接起来的高水平“生活家”。
统筹/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绍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