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走基层|“茄子大王”种蓝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7:40:00    

5月1日下午,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园区,李军在大田里查看蓝莓秧苗长势。 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摄

4月30日,衡水市冀州区西午村。

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园区里,李军和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着摘蓝莓。

作为新发地的“茄子大王”,北京市场每卖出100个茄子,就有8个出自李军的摊位,每年销售额约1.5亿元。如今,他的身份开始向“蓝莓新贵”转变。

走进大棚,齐腰高的蓝莓植株列队延伸。深绿色叶片间,成串浆果泛着霜白,像撒了层细雪,宛若一颗颗宝石。

“这是L25,这是L42,这是优瑞卡,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果实大、甜度高。”李军说话时,植株根部的滴灌系统“滋滋”作响,棚里腾起的水雾在阳光中折射出彩虹。

“茄子大王”为啥要种蓝莓?

4年前,冀州区和北京新发地集团签订协议,双方牵手合作发展蔬菜种植基地。

“第一次来考察,我就相中了这里。”李军率先在东罗口村建起50亩茄子种植基地,亩产2万至3万公斤。

李军说,冀州距北京约300公里,距基地不到两公里就是高速路口,当天采摘,晚上就能摆上北京市民的餐桌。再有,冀州气候条件、土壤质地,都很适合种植果蔬。

这两年茄子市场饱和,李军琢磨转型。

“当时北京市场的蓝莓需求旺盛,但大都从南方运来,我想着在冀州试种。”去年,他引进西班牙蓝莓品种,又经过云南蓝莓研究所筛选,最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盆栽蓝莓,首批48座蓝莓大棚在西午村建了起来。

“一座大棚占地约3亩,棚内安装了最先进的智能温控和数字化水肥一体设施,可以一键操控。”技术员王涛展示手机里的监测软件,土壤温湿度、pH值、EC值实时显示。

今年3月开始,一颗颗硕大饱满的蓝莓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专家现场检测,果实直径最大超3厘米,甜度达到“王者级”。

“现在园区每天采收约两吨蓝莓,批发均价每公斤80元,而且一直供不应求,收益比茄子高不少。”李军说,今年蓝莓的采摘期能持续到6月中旬。

西午村及周边150多名村民在园区打工,日工资90元。村民李芝君说,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

傍晚,一辆满载蓝莓的货车驶出园区,直奔北京。

“东罗口村又建了30座蓝莓大棚,明年就能采收。”李军望着远去的货车说,农产品要转型升级,关键是把市场思维种进地里。

(河北日报记者 邢云 焦磊)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