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经典语录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十二首著名诗词,彰显军人的独特气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8 09:18:20    


幸而,我们国家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我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这支军队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传承,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希望和重托。

赳赳老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版图。

大汉铁骑,发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强音。

李唐陌刀,砍出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赫赫威名。

岳家军、杨家将、戚家军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

一名军人,即使是身穿便装,别人也会一眼认定他是军人,是因为他的身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军人气质,他们的躯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豁达乐观、英勇顽强、智勇双全、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等是他们独特的气质。

历代的诗人们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歌唱、赞美军人。

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诗词,彰显了伟大军人的独特气质,一起来欣赏吧:

一、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军人气质

《无衣》

先秦: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春秋时期秦国出征誓师时一首激昂慷慨的誓词,一首同仇敌忾的动员令。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了楚国的首府郢都,楚王派大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这样秦楚联手,终于击退了吴兵,挽救了楚国。

这首意气风发、满怀豪情的诗,充分反映了赳赳老秦的尚武精神,诗分为三章,用“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句叙述了秦国军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他们以大局为重、一呼百应,他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他们协同作战、共同杀敌。表现了秦国军民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赳赳老秦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军人气质。

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军人气质

《白马篇》

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战乱不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他渴望人才、虚心若谷,招贤纳士不计出身,唯才是举,他凝聚了一批多谋善断的谋士和能征善战的武将,从而崛起于北方,最终统一了北方地区。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有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参军成了那个时期年轻男子的主要职业和任务,曹植用雄健的笔力和华美的词章,写下了《白马篇》这篇前期作品的代表作,他精心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抛家舍业、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年轻勇士形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句,赞颂了这位勇士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军人气质,成为激励后人在抵抗外来侵略时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


三、坚韧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军人气质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的绵延云彩暗淡了雪山,遥望着一座孤城那就是玉门关。身经百战的金甲已被黄沙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能把家还。

王昌龄时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其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着“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美誉。

王昌龄在这首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在唐朝时期。青海和玉门关是对外战争的最前线。 

接着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名句,概括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的战斗特征,表达了将士们的高昂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发出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彰显了大唐将士们坚韧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军人气质。

四、智勇双全、有理有节的军人气质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将士们拉弓要拉最强的弓,射箭要射最长的箭。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将士们都知道,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边界。打仗的目的是在于制止敌人的侵犯,而不是在于过多的杀伤。

唐天宝末年,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率军征伐吐蕃,杜甫反对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政策,他写了一组诗《前出塞》一共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诗圣就是诗圣,杜甫的眼光就是高明,前四句,杜甫描绘出大唐的将士们熟知作战要领,应对敌人方法得当、智勇双全。后四句,杜甫慷慨陈词,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打仗的目的在于制止侵凌,不在于杀伤,他直抒胸臆,反对穷兵黩武、侵犯他国边疆。诗圣的这首诗生动地刻画出大唐将士们智勇双全、有理有节的军人气质。

五、豪放旷达、马革裹尸的军人气质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征宴上,精美的夜光杯盛满了送行的葡萄美酒,歌伎们为了助酒兴,弹奏起了欢快的琵琶。将士们满怀豪情要一醉方休,请不要笑话他们醉倒沙场,因为这次出征,他们本来就打算为国捐躯,没有想活着回来。

王翰,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以驾部员外郎的职务从军,负责往西北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对前线将士的情况非常熟悉。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是一首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的千古绝唱,被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王翰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刻画出大唐将士们豪放、开朗、兴奋的激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歌颂了大唐将士们豪放旷达、马革裹尸的军人气质。

六、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军人气质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外敌入侵的警报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里哪能平静?将军手执兵符辞别皇宫,率军而去,精锐的骑兵围敌攻城,异常勇猛。

纷飞的大雪,使军旗黯然失色,凛冽的狂风,夹杂着咚咚的战鼓声。宁愿做个冲锋陷阵的下级军官,也胜过当个百无一用的白面书生。

杨炯是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出身于豪门大户弘农杨氏,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一岁时被誉为神童。

这首《从军行》杨炯用雄健的笔力,描绘出大唐将士们面对外敌入侵,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顶风冒雪、坚强无畏、奋勇杀敌的激烈战斗场面,突现了大唐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全诗洋溢着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赞颂了大唐将士们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军人气质。

七、思乡怀亲、铁汉柔情的军人气质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惨白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了思乡的笛声,将士们一夜无眠都在遥望故乡。

唐朝诗人李益从另外一个角度描述守卫在边关的大唐将士们,他们不是一群冷酷无情的杀手,而是一群柔情铁汉,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也会听到思乡的笛声而思念家乡、想念亲人,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甘愿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此诗刻画出大唐将士们思乡怀亲、铁汉柔情的军人气质。

八、报效祖国、甘洒热血的军人气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浪漫,意境诡异华丽,经常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被后人誉为“诗鬼”。有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黑云压城,敌我对峙,大战的气氛十分紧张。将士们的盔甲映着太阳,发出耀眼的金光。秋风中号角之声响彻天地,将士们半卷红旗,迅速赶赴战场,霜气凝重,战鼓声都沉闷不响。大战之后,伤亡惨重,将士们殷红的鲜血透过夜雾都凝结成了紫色。为了报答国君招贤纳士的诚意,将士们挥舞利剑甘愿为国君血战到死!

这首《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历来受到诸多名家的称赞。在李贺笔下,战争场面是瑰丽斑斓的、也是惨烈悲壮的,这样才更能衬托出大唐将士们强烈的报效祖国、甘洒热血的军人气质。

九、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军人气质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大唐的旌旗在阴山上猎猎飘扬,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军人,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在沙场建功立业,何须考虑活着返回家园。

戴叔伦的这首塞上曲,发出了盛世大唐军人的豪言壮语,展现了他们豪迈、豁达、乐观的积极进取心态,彰显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军人气质。

十、誓雪国耻、精忠报国的军人气质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首词太著名了,无须解释,人们耳闻能详。千百年来,在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奋战不已。彰显了民族英雄誓雪国耻、精忠报国的军人气质。

十一、舍身取义、矢志不移的军人气质

《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一九三六年冬,红军战略转移,陈毅留守赣南,坚持战斗。陈毅所部在梅山被围。他强忍着伤病,在山林草莽间埋伏了二十余日,自料牺牲难免,作了这三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

这首诗表现了陈毅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为国为民取义成仁的胸怀和革命必胜的乐观豪情。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危机舍身取义、矢志不移的军人气质。

十二、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军人气质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代伟人用雄健的笔力、精炼的词语高度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史诗。表现了红军将士们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彰显了一代伟人统帅三军、总揽全局、百战百胜的胸怀气魄,称赞了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新时代军人气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