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字摩诘,祖籍河东解州清涧县(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出生于长安。王维一生隐逸,好道,善山水,与僧侣修行者、田园隐士来往频繁,常游历名山大川,颇有禅意。他的许多作品如《送灵澈上人》、《寻西山隐者不遇》、《竹里馆》等都抒发出禅悟般的闲适和超脱。
《终南别业》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将王维淡泊名利、视炎凉如寒暑的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妨一句句品读,领略大诗人悠然看破红尘的超脱之美。
首句书写了主人公的年龄和生活环境:“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之时(三十多岁),颇好道家、仙佛之学问,隐居在南山边陲。南山,在当时是仙人隐居的脱俗圣地,主人公选择在此地隐居,可见他志在高远,不事俗务。
接下来刻画主人公超然的性格和处世态度:“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每当兴致来时,总独自外出游玩,世俗的成功失败,由他自己明白就好。兴来时,不受外界约束,只随自己心意游走山水;对名誉功业更是漠不关心,胜负成败任凭别人说去,自己心里自有体会。
第三句写主人公独处时的居所和所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走到水流尽处,坐下来看云起云落的变化。水穷处,喻指人迹罕至的清静所在。独自置身景色幽深孤寂的深山老林,与自然对话,遐想悠游,不被世俗束缚。
最后一句描绘偶然的邂逅:“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偶然碰到个山林老者,两人欢谈笑语,分别时并未约定何时再会。林叟,指山居修行之人。主人公独居山林,与类似气质的山林隐者偶遇,两人侃侃而谈,其乐融融。“无还期”一语,更显意气相投。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将主人公超逸的性格和处世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不求闻达于世,不为俗务繁累其心,只在意清净寂静的山居生活。偶然欢聚,也只与志趣相投的山人谈笑。整首诗透出闲云野鹤般的气韵,正如北宋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样,让人也仿佛置身山林,与主人公共享那份超尘脱俗的闲适安逸。
王维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可谓是他理想生活的写照。王维一生不喜与权贵周旋应酬,少有仕进,却经常游走名山大川,与高僧隐士交往。有人劝他当官,他回答说:“山水之间,足以充塞我矣。”唐代史书也记载他“好静虚,不事利”。这样一个崇尚自由远离尘嚣的人,在诗歌创作中自然会勾勒出闲云野鹤般超脱的意境,《终南别业》正是其典型代表。
这首诗的前三句描写的都是主人公独处山林水边的景色和心境,最后一句写他与志同道合的山人偶遇欢聚。我们不禁要问,这首诗的主要意境到底是独处的孤寂,还是偶然的欢聚?
其实,这正是这首诗隽永迷人的地方。全诗前三句刻画主人公独处时的景色心情,那无尽的静谧与闲适,正是他隐居深山的本意。而最末一句写的是短暂的相聚,只不过是偶然,分别时也并未期许再会,由此可见,主人公还是更向往长久的独处。前三句勾勒主体情境,最后一句衬托先前的孤寂清静。这种交织笼统的手法使全诗意境更加丰富充盈、曲折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将独处视为常态,社交只是偶然。
总言之,《终南别业》这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却在寥寥数语间将主人公超逸脱俗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前三句写独处,最后一句写偶然社交,这种交织变化的布局使整体意境更加丰富深远,堪称小中见大的典范。其中所蕴含的闲云野鹤般的意蕴,也正代表了王维本人崇尚自由、远离尘嚣的人生态度。这首看似平淡的小诗,蕴含无穷意味,绝对值得细细啜品、反复咀嚼。
诗词揭秘:
《终南别业》
盛唐 ·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